首页 ->> 创业资讯 ->> 正文

四代人讲述为何考研: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

http://www.kab.org.cn 2015-12-28 10:4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12月26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考,170余万考生步入考场。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包括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招生数仅为3616人,1990年为3万人,2000年为12.9万人。若包括博士在内,2015年的研究生招生数达到62.1万人,35年时间增长170余倍。

  30年间,无论是考研(微博)群体还是考研初衷,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不同年代的考研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也有着各异的经历。对他们个体而言,是改变人生的一次考试;对社会而言,是映射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80年代:考研为了“追求学术”

  时间:1985年

  考研者:陆坚,呼和浩特人,考取南开大学(微博)近代文学系,现为天津某高校教师

  “只身在天津上学,放假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我了,看见我就哭。”天津市某高校教师陆坚告诉《工人日报》记者,1985年,他考上南开大学近代文学系研究生,当时孩子刚一岁。拖家带口,是上世纪80年代考研者的真实写照。

  记者见到陆坚已是下午5点,6点还有课,他边准备教材边拿过学生送来的泡面,用开水泡上。他是呼和浩特人,研究生毕业之后举家搬到天津。

  本科毕业后,陆坚在呼和浩特的一所高校当老师,结婚生子。但考研的想法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因为对文学有强烈兴趣。“当时就想着进一步提升自己,想在学术方面取得进步。”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本科学历本已稀罕,研究生学历更少见。当时考研通过率很低,选拔标准也较高。“大学的班里30多人,有考研想法的不到10个,考上的只有我一个。”

  由于孩子妈妈工作忙,陆坚只能边看孩子边复习。“我左手拿着外语单词本,右手抱孩子。孩子一哭,立马放下课本去哄孩子。”当时复习资料单一,只能一遍遍地自学大学教材。由于是跨专业考研,付出更多,他每天工作之余用3~4个小时来学习,“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努力,陆坚如愿考上南开大学近代文学系研究生,但之后的生活让他更加煎熬。每个假期回家,陆坚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儿子培养感情。但孩子刚熟悉他,开始依赖爸爸的时候,陆坚又该离家返校了。

  在陆坚看来,曾经的考研也是一场历练。他望着办公桌上的老照片说:“人生要有目标,同时还要有毅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90年代:考研为了“提升地位”

  时间:1992年

  考研者:徐建明,河北昌黎人,本科武汉建材学院,考入天津大学(微博)力学专业,现为秦皇岛某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

  从小城昌黎到武汉,再到天津,最后回到秦皇岛,徐建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版本升级”。

  土生土长的昌黎人徐建明,初中后迷上物理这一科。1982年,徐建明考入武汉建材学院,毕业当年,他参加过一次考研,未能通过。

  “那时急需人才搞建设,大学毕业就分配工作。”徐建明被分配到秦皇岛市的一所科研机构。在单位工作了6年后,他决定再考一次。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有单位”的人而言,考研的第一关往往不是考试,而是单位“放不放人”。令徐建明意料之外的是,单位领导支持他,复习期间没有布置工作。这一次,他考上天津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当时本科生都分配工作,所以考研不是为就业,而是为了更好的机会。

  考研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职称和工资的变化,“单位里和我同时本科毕业的同事,五年才能评上工程师,而我研究生毕业后,两年就评上了。工资还高了不少!”而在之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一优势渐渐被拉大。

  现在,徐建明已经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从事的领域里有了些许成就。他坦言,“学术是我毕生追求,我会坚持一辈子。没有研究生阶段学到的那些知识,我可能现在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责任编辑:陈思蓉】
分享到: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KAB公告更多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介绍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核心内容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详细>>

KAB培训课程介绍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该课程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适合高校各学科学生学习……详细>>

创业故事 更多

卢川:杨帆KAB,共铸创业梦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也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详细>>

青年创业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