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原文配图:美丽的娄山关村。在黔北传有一句话“南有乌江豆腐鱼,北有娄山黄焖鸡”。娄山黄焖鸡可是享誉省内外的名吃,是一道原汁原味的娄山特色菜。板桥人民对吃很有追求,但是,更能让人记住这座美丽村庄的,是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身小康村,引得世人瞩目。
娄山关村位于娄山关南麓,距遵义市中心城区30公里,坐落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山脚,全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80%,常年气温14-25度,是休闲避暑的胜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娄山关村总面积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3亩,有14个村民组,1005户,共3987人,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近十年来,娄山关村紧紧依托娄山关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开展小康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记者在板桥镇娄山关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一条街看到,一排排以黔北民居风格打造的房屋格外显眼,家家户户新装修的门面店铺,把大街装点得格外绚丽多彩,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娄山关村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是天然氧吧,还是适宜的养殖基地。三百六十亩自家房屋改造,乡村民俗应运而生”板桥镇党委书记彭正伟在介绍基本情况时告诉网络媒体记者“现在我们还要打造“红色娄山关”的品牌。正在修建的红色拓展园,将以项目类型进行收费。已经规划出的红色创意小镇,可以让游客体验长征文化。比如人工雪山、草地等。”
娄山关下追梦人,返乡创业很自豪
李纯华是遵义市亿易通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在崭新的电子大屏前为记者们讲解如何把产品销往全球各地,“2015年,淘宝新店销售额400万。顾客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购买,还可以实地来买,顺便体验下我们的特色乡村旅游。”
在店中体验时,一个个用藤子编成的工艺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就是“三宝”之一的藤艺制品。
“2001年,我带着几个村里的编织能手南下打工。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家乡旅游发展的势头很好,藤编行业充满商机,于是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现在已经是遵义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毅与记者们分享着当年的往事。他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藤编技艺,由于传统藤编品种单一,工艺粗糙,产品市场不大,阻碍了藤编工艺的传承。为了不让家乡的藤编工艺失传才选择出乡打工。
马毅的公司里有68人在做手工劳动,员工月工资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以前是用火烤,不均匀。现在经过我们多次尝试,已经改进为蒸汽工艺,比以前结实多了!”马老板告诉记者,他还要办学习班,把自己的手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包括残疾人。
相关文章: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核心内容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详细>>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该课程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适合高校各学科学生学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