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讯 ->> 正文

177万人考研 就业“避风港”是否安全?

http://www.kab.org.cn 2015-12-28 10:41

来源:辽沈晚报 施雨岑 吴晶 许祖华

  26日6时30分,在江苏南京,21岁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慧晶伴随着闹钟的响声迅速起床,再次检查了一遍文具和准考证,收拾好书包,紧张地走向考场。

  当天,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教育部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比2015年增长7%。这是继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的明显反弹。

  报名人数止跌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省市的研究生报名人数甚至出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辽宁和江苏分别增长11.7%和11.12%,北京和河北的报名人数增长也分别达到6.8%和8.4%。

  而在201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从176万下降至172万,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专家认为,考研的“火爆”之势归结于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年年遭遇最难就业季,薪酬待遇和自己期待的差距过大,都促使考研队伍不断壮大。”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然而,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据统计,近年来,超过七成学科的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

  2011年至2015年,学术型硕士各学科门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的录取分数线总分,均处于持续降低的趋势。除了总分外,每个学科门类的单科录取分数线也在不断下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可以看到,大约70%的学科门类单科分数线仅为30多分(满分为100)。

  “推免生”成了“香饽饽”

  随着2014年全面放开“推免生”限制,保送生、推免生成为名校追逐的对象。记者从《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看到,以2016年复旦大学为例,2016年拟录取推荐免试毕业生达1518人,占到总招生规模的41%,2015年与2014年分别占比37.37%和32.22%。

  有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推免生“整体底子好,能力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校对以分数为核心的现有录取制度的不满意。清华大学一位在读研究生告诉记者,“推免生”都是“根红苗正”。很多人本科就在本校学习,老师对他们知根知底,从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校园文化等各方面,都能最快适应研究生学习。已经保送至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学生周资贵说:“今年我们法学院接收校内外推免生30人,而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来的只有6个人。”

  “推免生目前采取成绩加综合表现的衡量机制,并且在各校信息公示,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是比较可信的,生源质量也是可控的。”陈志文表示,一方面,“推免生”制度加剧了研究生招生的马太效应,加剧了重点院校和一些地方院校在招生质量上的“分水岭”;另一方面,“分数”加“素质”的选拔模式也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的研究生制度改革。

  就业形势严峻 考研基于现实

  统计表明:201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延续,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无从回避的挑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在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而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但是,这些学生用学费、时间、精力换来的一纸文凭,真的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报酬和职位吗?

  “本科毕业时赶上金融危机,找到的工作都不理想,最高薪酬也就3500元左右。后来我辞职在家备考了半年多,考到北京读研,但现在工作仍很难找。”即将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昕认为,名校的学历与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完全画等号,而且,在北京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将考研当成逃避就业的避风港是不现实的。”陈志文说,“比起学历,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3年踏踏实实的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专家指出,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报考专业的分布情况看,前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占据较大比重,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这也表明了很多人以考研为“跳板”的真实想法。

  记者 施雨岑 吴晶 许祖华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责任编辑:陈思蓉】
分享到: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KAB公告更多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介绍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核心内容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详细>>

KAB培训课程介绍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该课程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适合高校各学科学生学习……详细>>

创业故事 更多

卢川:杨帆KAB,共铸创业梦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也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详细>>

青年创业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