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跨界,这是公益领域流行的词汇,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政府、企业、NGO、学术机构等不同领域的资源衔接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二是指一些其他行业与领域的从业者“跨界”做公益,这些人被称为“跨界者”。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跨界”做公益,一个重要原因是,公益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创意的领域。本文的几位“跨界者”,都是NGO的负责人,他们成功地将商业、艺术领域的智慧引入公益领域,是推动公益创新的生力军。
孙君:把公益当做艺术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孙君之前是一位画家。
这是一次有意思的转变。1999年,当时还是中央美院研究生的孙君,跟同学去山西大同写生。大同当时的环境不太好,路比较脏,回到北京后再看作品,居然都是阳光明媚、风景优美。
“感觉不对,艺术和现实之间已经不对了。”孙君回忆。
后来,孙君去地球村当志愿者,在乡村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获得了很多艺术灵感。“之前我们以为在大学画画,拍卖,再进博物馆,这是艺术家的一个梦想。”孙君说,他开始反思,“艺术在这里是终点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再延伸,把艺术还原于农村?”
创办绿十字后,孙君开始尝试致力于乡村生态保护。在天水市武山县延河村,孙君和同事们在做项目之前,和当地有个沟通。
“先把这个画和当地的政府和农民讨论好。你想要什么样的村庄、想要什么样的画?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何奉献?政府能不能调整上下之间的平衡关系?大家如何开始实施这个梦想?”孙君说,“这个画,不是我一个人在画,变成成千上万的人在画。”
在湖北襄樊地区的五山镇,孙君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五山模式”。在和当地环保协会、水利局、市计委、环保局、林业局等机构沟通并实地考察后,北京绿十字选择了当地的五山镇。
和村民沟通时,孙君在会上放映了环保节目,又演示了北京地球村建设碓臼石生态村的过程。镇政府还与绿十字联合召开了村干部会议,讨论村里该怎么做。
绿十字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要求,通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将“五山模式”方案逐渐完善。目前,五山镇政府已经将该方案纳入了政府工作计划。
随后,在五山镇的堰河村,垃圾分类开始实行,村里不管大人、小孩、老人和在外做工回来的人,都知道“垃圾要分类了”,各家各户都自备了分类垃圾桶,村里有资源回收中心,有专人负责垃圾的收集和回送。
“‘五山模式’概念的核心在于,摒弃‘先生产、后生活’的教条,培育‘先生活、再生产’的诚实理念,实现生态管理,体验田园生活。”北京绿十字负责人说。
十一郎:公益“极客”
“极客”就是登山家,他们经常攀登高峰、挑战自我,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十一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曾经带领中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这样一个优秀的“极客”,忽然跨界做起公益来,还做得有声有色,这种转型让很多人好奇。
“登山是一种个人(追求)的实现,是我的业余爱好,也是一种小我实现。后来我逐渐把我的高海拔活动从登山转向做慈善,从小我到大我,这是人生的过程。”十一郎说。
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的主要项目在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平均每4公里才有1个人,人口十分分散。当地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且当地学生很少人能够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再接受教育了。
根据2008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的数字,当地100个初中生毕业只有13个会接受初中以后的教育,也就是说,有87个学生很可能初中毕业就辍学。
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积极帮助当地发展职业教育,寻找有效的职业教育。十一郎举例说,如果培训一批修电脑的,但当地有些地方没电,这些技术就用不上了。但如果培训一批向导,比如说旅游特种游的向导,再培训一些做手工艺品的,这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改变。
“我们一直认为,最主要的是本地人获得发展。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对现有的“小初高大”是一个最好的补充,我们也一直呼吁不仅仅在西藏,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这些类似的地区,都应该重点发展职业教育,要让这些年轻人自己把握未来。”十一郎说。
吴冲:从金融圈到公益圈
从金融圈到公益圈,吴冲认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跨界问题,这种转型的优势是,可以将商业智慧带入公益领域。
吴冲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此前,他有着丰富的商业从业经历。1991年,他到深圳,开始在一家金融机构当总裁秘书;1996年,他进入投资银行,按他的话说,做到2007年,他就可以“退休”了。
但这个“退休”其实是邀一帮朋友一起做公益,他们创办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为什么要从商业圈转入公益圈?吴冲说,这个行为基于两方面的想法:一是通过关注教育,他们发现,现在的大部分乡村学校缺乏的不是桌椅板凳和校舍,而是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几个创始人都是职业经理人,现在具备了全职做公益的条件,可以用商业经验推动公益行业的进步。
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吴冲和他的团队希望将这些想法变成公益产品。依据商业经验,这个公益产品应该大规模快速地复制,于是,他们设定了一个这样的目标:如果要分销这个公益产品的话,应该要建一个连锁的“销售店”系统。
3年内,吴冲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建了200多个多媒体教室,基于网络系统,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套整体的课程。这些课程涉及理财创业、情趣智能、儿童戏剧等各个方面,并非灌输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学会认识方法,从而提升能力。此外,吴冲和同事们还对学校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老师培训之后,会有足够的奖励积分,可以在数据平台上换一些捐赠实物,这样就把这个项目变成一款游戏,参与者觉得特别快乐。
3年走下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善款增长率惊人,每年的成长率在200%-300%之间。“第一年的善款规模是200万元,第二年是580万元,去年是1700万元。2011年可能突破3500万元。”吴冲说,“全都是大企业的CSR给我们拨款,我认为,其实有很多钱在追逐可以有执行质量的公益项目。什么叫执行质量?我们基金会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
顾磊
来源:人民政协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