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的珠三角,正迎来三大“时代”的坐标叠加:自贸区时代、一带一路时代和大桥时代。这些坐标正在加速重构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产业体系和对国家价值链的接驳与延生能力也正在发生改变,而过去30多年所沉淀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市场敏锐程度、改革力度与开放格局等任何一个要素,都将成为改变未来的动态因素。中山将如何在这些宏观政策、共性机遇中找到决定未来创新角色的个性命名,已经成为退无可退的命题。
个性生成有很多来源,其中最大的源头来自于创新。一个新的时代,一次新的机会,一种新的开放姿态,都会促成在转折点的崭新选择,给了城市重塑个性的机会。
2016年,步入改革深水区、迎来“十三五”开局的中山,还将进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深中同城加速推进的时间——而这些恰恰也是中山所能倚重的创新契机。
2016年,《南方日报·中山观察》明确了关键词:观察家、深阅读、全媒体。在这新旧交替、历史转折之际,我们也在新一年的开始,给“二次创业”的中山献上发展关键词:新动力、真魄力、大远见。
30年前,这座珠西城市被视为中国新兴企业的摇篮之一,威力、乐百氏、小霸王、金正、帝禾这些独领风骚的电器品牌应运而生,财经作家吴晓波更是用“一大群少年英雄先后从这里呼啸而起”来形容当年的改革活力。曾经出“少年英雄”的中山,亟须用新的动力学、新的城市定位,来突围书写另一个改革传奇。
罗丽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