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2年的约翰内斯·卡杜拉是阿克里尔网络公司总裁,属于德国新生代企业家,他眼中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新的乐园”。在卡杜拉看来,中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们很容易建立联系:无论一家大企业的董事,或者是酒吧里偶然碰到的年轻企业家,交谈可以很轻易就展开,紧随而至的就是潜在的合作或订单。当然,在中国,竞争也日趋激烈。成功的其他前提是决策不要失误,而且要适应这里的文化特点。
作为年轻企业家,卡杜拉虽然来华创业的时间不长,但是在他小的时候就曾在中国生活过,他跟中国还是很有渊源的。2006年卡杜拉与同学在柏林共同筹办过一次题为“中国制造:来自北京的新生代艺术与电影展”的艺术与电影节。也正是这一次办展览的经历,使他下决心来华发展。
卡杜拉的阿克里尔网络公司总部分别设立在汉堡和北京两地。他在北京的办公地点坐落在798艺术创意园区。这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有趣的园区。办公室类似一个复式结构,是一家旧厂房的一部分。这里绝对不乏创新的氛围。有趣的是,这个厂房是1950年代由原民主德国的工程师们设计建造的。卡杜拉很喜欢这里的氛围。阿克里尔网络公司的客户群除了德国客户,还包括中国客户和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客户源包罗万象,小到来自798艺术创意园区、来自街邻或者画廊的个体客户,大到中国大型银行,大众汽车公司、德、法驻华使馆和一些来华经营的德国企业。
卡杜拉非常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在这里他有时会不自觉地想起柏林。这种联想基于北京快速的变化,而这种巨变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记得,几年前来这里筹备展览时,当时在他住的酒店旁有一个建筑工地。他入住的时候,那座建筑的模样尚无从辨认。然而到最后一天准备启程去机场时,他发现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一座崭新的六层楼房。短短一周时间就拔地而起。在他看来,这类变化至今仍在上演,而且遍及众多领域,比如建筑。这反过来又吸纳了喜好“粗野”风格建筑设计人才。北京与上海不同。上海的外观更像是新加坡那类富裕的亚洲城市。而北京正在吸纳人才,也包括那些崇尚变革和由此产生创意的外国人才。(记者克里斯托夫·林布鲁纳、徐琪)
来源:国际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