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会论文集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王长恒

http://www.kab.org.cn 2012-04-16 12:44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王长恒

    摘要:目前各大高校所提倡的创业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修己安人”的博爱精神,“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等有利于培育当代创业精神。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创业精神;培育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局面,尤其是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新形势,各大高校愈来愈意识到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开展创业教育应开设哪些课程、开展创业教育有哪些有效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很多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毕业后去自主创业的人才,而是要通过创业教育使他们具备完善的创业精神,为其人生发展夯实基础。

    对于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有过明确的论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248.]仔细探究不难发现,江泽民同志所论述的创业精神的内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所在。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它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修己安人”的博爱精神,“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等一系列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创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体现,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培育当代创业精神,两者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一、用“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培育“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创业精神

    “天人合一”、“贵和尚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这种思想在中国长期实践的结果就是得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充满了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81,394,398,386.]

    “贵和尚中”思想,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得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正是由于这种认同,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81,394,398,386.]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精神,激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把天地人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并努力创造三者之间的和谐,以维护这个整体的和谐为己任,并把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看做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81,394,398,386.]这种“尚和谐、重整体”的文化意识正是培育“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创业精神的深厚土壤。

    二、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育“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81,394,398,386.]《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自强就是具有自觉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绝不退缩,能克服并战胜它,也就是说自强包括了自尊、自信、奋发、坚毅等精神和品格。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应乎人”的社会变革。《周易·干·彖传》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 大矣哉!”《礼记·大学 》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推故而别致其新”的不懈追求,不仅是个人不断创新、进入人生新境界的动力,而且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改良、革命、维新、变法活动,都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作变革社会的理论根据,体现了“日新又日新”的积极进取精神。[李昭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1).

    ]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在现代集中表现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是创业精神的必备元素,是我们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源泉,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靠保障。

    三、用“仁者爱人、修己安人”的伦理精神培育“以人为本、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

    “仁者爱人、修己安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伦理精神。“仁者爱人”作为一个伦理学概念,反映了伦理学道德义务的本质特征。首先,道德义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论任何社会,凡有人群的地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就承担着一定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每一个人就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其次,“仁者爱人”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再次, “仁者爱人”反映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克己的高度自觉的精神。[赵叙强.仁者爱人”释(转)[EB/OL] .http://bbs.bnup.com.cn/dispbbs.asp?boardid=62&Id=31254.]

    “修己安人” 所反映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群己关系的基本准则。“修己”即自我的涵养,“安人”则是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道德关系上的自我完善(“为己”),最终是为了实现广义的社会价值(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12.]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不应当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者,相反,他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郑解 刘冰峰.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1).] “仁者爱人、修己安人”蕴含的恰恰是对他人的积极肯定和对群体的高度责任,转化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要推己及人,以人为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要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这种“以人为本、无私奉献”的精神应当成为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一种道德品质。

    四、用“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培育“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的创业精神

    “义”者宜也,含有应当之意,引申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利”则泛指利益、功效等。义利之辩首先联系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义利观非常重视“义”,孔子对此曾做过多次论述:“君子以义为上”;(《论路·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路·卫灵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路·里仁》)

    中国传统文化义利观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论路·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路·述而》)但是“谋利”应在“合义”的原则之下,不义之财虽有利而不取,“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论路·述而》)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可见,中国传统义利观要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创业的最原始动力是尽最大可能谋取最大化利益,这也是大多数创业者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无奈的看到很多创业者见利忘义,违背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把谋取利益这一基本目标当成了唯一目标,为了谋取利益他们不惜违法乱纪,最终害人害己。要治愈这一顽疾就必须传承“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牢记“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的创业精神,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谋求正当之利,做到重利而不废义,义利统一。

    五、用“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培育“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的最高君子人格——内圣外王。“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2.]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是创业者必备的精神素质。唯有注重个人修养,不断修身,达到“内圣”,才能做到谦虚谨慎,不致在创业途中走入歧途。唯有以“外王”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励精图治,知难而进,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贡献毕生精力。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总是勇立时代潮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冲锋在前。在当前全球化的创业大潮中,谁取得创业成功,谁就会站在时代高端。当代青年学子应该以“内圣外王”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创业重担与祖国命运相连,在全球化的创业大潮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包治百病。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来源:中国创业教育网

【责任编辑:赵金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KAB公告更多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介绍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核心内容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详细>>

KAB培训课程介绍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该课程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适合高校各学科学生学习……详细>>

创业故事 更多

两位“海归闽商”的创业故事

得益于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刘德建在公司内部倡导……详细>>

青年创业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