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全团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服务青年的注意力和资源倾注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为改变学生创新创业的盲目性,有效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中南大学团委于2006年初推出启航计划,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启发、推动和扶植学生创业。其特点是:以项目打造引导平台,设基金进行无偿扶持,树榜样带动创新风气。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各方赞誉。据统计,几年来中南大学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启航计划所立项扶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中,有11项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奖,6项获得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银奖,4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学生的创业作品吸引了3000多万元的投资,学生自主注册成立了公司12个,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500余个。
一、 圆梦青春:启航项目引导青年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按照学校提倡“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的理念,“启航计划”注重“大面积撒网”的普惠方式,用科学的办法包装一批“项目”或“项目包”,鼓励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项目化管理着眼于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基本出发点,鼓励学生们按照成长需要和自身特点,以科研小组、创业团队、兴趣俱乐部等各种团体结构,让学生自主设计、申报具有创造性的、有益于提高综合素质的项目方案。学校通过制定“立项指南”和审批、验收等环节进行引导,指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为确保项目成功,校团委积极采取多项举措。一是举办院士报告会,启发学生创新智慧。中南大学现有两院院士15 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利用学校院士多的优势,校团委举办了22场院士报告会。院士成长、成功、成才的经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日前学校加大力度继续扶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专著,立项实施5年计划,旨在5年内邀请全国100名知名院士做客院士报告会,进一步扩大教育效果,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引进KAB创业教育项目,开设《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有关创业的正确认识,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三是成立创业导师团,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把脉。创业导师团主要由相关领域的成功企业家组成,他们主要从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方面给予指导。导师团中的三一重工总裁梁稳根、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等一些成功校友和国内外知名人士就不时应邀给学生讲课,开展创业指导。四是联系创业指导老师,实施过程辅导。校团委牵头给每个项目组联系了至少一名有经验的创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创办企业期间的工商、税务、法律等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五是建立跟踪督查机制,通过中期验收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一些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被限期整改或者末位淘汰。有效的激励提升了项目的竞争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商学院胡维同学的“倾色时尚餐吧”中西餐厅创业计划是我校启航行动第一年立项资助的100个项目之一。餐厅面积不大,但名气不小,生意也不错。这位已获得明年保送研究生资格的校园名人在谈起她的创业经时说到:“我刚进学校时,胆子很小。是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改变了我。”
二、 激发热情;启航基金扶持青年学生深度科研创新
启航计划每年立项资助100个项目,创业项目5项,每项资助2万元。重点创新支持项目35项,每项资助0.3万元,一般创新项目60项,每项资助0.15万元。几年来,学校团委累计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联系各个学院共计出资600多万元。通过个人申报,或学院推荐,项目经过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专家评审小组的论证,则可以无偿获得学校风险引导基金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启航行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目前,全校直接参与项目的学生达两千人,受其影响自主开展创新创业的超过三千人。项目成功率高,第一期的100个项目,已有70%获得初步成功。2007年开始的第二期100个项目,有80%获得成功。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5个,获省级奖励的17个,还获得了14项专利。如果说胡维的例子是启航行动助推文科学生机会型创业的典型的话,那么刘海涵同学作为工科学生,便是凭借学校搭建的舞台,将科研进行到底,实现创业并带动就业的标兵。冶金专业2004级硕士生刘海涵、田庆华在校期间坚持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一直试图找到消灭白色污染的办法,并尝试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利用这些有用物质来处理回收其他废弃物,从而达到“以废治废、资源循环”的目的。这一研究得到了校团委的重视和支持,获得了创业项目立项和基金2万元的资助。经过数年立项研究、反复试验,以刘海涵、田庆华为主的团队,发明了从柑橘类果皮中提取橘子油和果胶,回收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方法。这一发明在2006年全国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最佳团队奖。公司凭借自创的专利技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管理,开发出了桔子油系列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年吸引了国家开发银行2200万元的巨额投资,同时还给其他学生提供了55个就业岗位。
三、 提升能力:启航榜样带动青年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为扩大启航计划的影响力,使启航行动受惠到到更多学生。中南大学KAB创业教育基地十分注重发挥创新创业学生名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学习榜样,浓郁优良校风。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我校学生洪战辉以其启航资助项目“德益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一举夺得银奖。洪战辉以前通过奋斗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感动中国,赢得人们的尊敬。今天,洪战辉希望道德能给自己带来财富、提高和成长,积极着手创业,让一穷二白远离道德偶像,让道德偶像成为财富超人更加令人尊敬。在榜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了启航,走进了启航。启航计划生成的项目,多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广泛征集,立项资助和扶持范围更是涵盖了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科研制造等不同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启航项目,提高了综合素质,张扬了个性。据统计,参与项目的学生中,100%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这些学生在毕业时常常成为“抢手货”。中南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2003级学生宁涛是“启航计划”初期的受益者。在“启航计划”的支持下,她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后凭借自身的实力,他在2005年成为了“红叶组合”签约歌手。2008年,他还获得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青年歌手奖”。另一个从“启航计划”中受益的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2002级学生禹丁洁则在2005年加盟了香港星志娱乐公司,成为旗下歌手。“启航计划”开展期间,在团委和学院的支持下,不仅有学生开办个人油画展、摄影作品展、剪纸展等,还有不少学生有文学作品问世,一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获得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03级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胡小琴(笔名:百金),其诗集《两只眼》、小说《血石》被作家出版社编入《中国作家文丛》,于2005年出版。原土建学院学生王小天(原名姚利红)撰写的长篇小说《樱桃》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被外界誉为“继《尘埃落定》之后,又一部描写西部家族传奇的宏篇巨作”。 08年长株潭“两型社会”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团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副省长郭开朗、徐明华等人的重要批示。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与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64098058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