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集 ->> 正文

关于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http://www.kab.org.cn 张之稳 李展 李莉丽 2009-02-28 15:14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素质教育,创业素质被誉为人的“第三教育护照”。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但在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在大部分高校甚至是空白。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探索创业教育正确的运行规律,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运行机制 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Zhiwen Zhang, Li Zhan, Li Lili

  (Shandong Jianzhu Uniwersity; Shandong Jinan; 250101)

  Abstract: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is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at brings up students career-creation consciousness, ability, enterprise and pioneer spirit, and career-creation diathesis is praised as “the third education passport” for a person.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and start a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are comparatively mature in America, England and so on. But in our country,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is in being explored phases being brought in, absorbed and localizationed, and is blank in a majority of university.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from five aspects, aims to explore right operational rules about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and drives up development of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earch.引言: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研讨会还指出人的一生应当有三本“护照”,即“学术护照”、“职业护照”外,还应有第三本护照,就是“创业护照”。充分强调了创业本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得出,创业教育并不是要达到让每个大学生毕业就创业或大学期间就创业的目的,也不是要每个大学生都创业,因为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而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运行机制,它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孵化器建设和建立创业教育管理、服务、评价体系等内容,它们在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中有不同的功能且相互联系。本文重点对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索创业教育正确的运行规律。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 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它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与行为,并决定其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因此,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探索与构建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目前,创业意识在大学生中还没有得到深层次认同和接受,表现为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的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一)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创业教育相关政策,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通过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创业教育相关政策,让学生知道国家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创业动机,增强学生了解创业的主动性。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等。通过积极宣传这些政策,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创业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二)学校应更新创业教育观念,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认知过程,也要遵循“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一要将创业意识的培育列入教学计划与行政管理工作之中,努力将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育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去;二要在培养方案、人才目标的制定上要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把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并根据各个专业的学制安排,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三要应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去建设,配备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等,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三)学校通过加大创业意识教育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首先, 应努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做到“三破三立”[2], 即破等待国家安置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其次, 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设,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深化创业意识的培养。三要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熏陶创业意识。设置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完善科技创业管理体制,激励学生将业余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要多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SRP大学生实践研究、ERP沙盘模拟对抗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创业的社会意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把创业意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和增强使命感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目标要素中, 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要素,它是保证大学生将来创业活动顺利进行,并直接影响创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一)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业知识能力。任何工作都需要特定的知识结构,对复杂的创业工作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进行知识储备;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明白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获得途径,让学生有的放矢;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融为一体,全面渗透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知识能力。

  (二) 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创业体验课等活动,让学生模拟实际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这些活动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计划报告,完整的计划报告应该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甚至最终把创业计划变成现实。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创业体验课等活动,可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积累创业经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过程,为开展实际创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明确自己需要加强的方向;融合创业知识,形成基本创业综合能力。

  (三)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创业所需要的具体创业能力。具体创业实践活动可从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创业经验,也只有实践活动所提供的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从而形成并深化创业能力。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创业教育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各类型的文化指导服务等;三既要加强专业内的实践,如专业实习等,还要加强专业外的实践,如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锻炼社会能力。

  三、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关键

  笔者认为,创业精神应该是一种理念,是对创业理想的不倦追求,是深信自已的能力,勇于尝试,是面对创业逆境,保持乐观,不折不挠的拚搏精神。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 使之具有站在时代前列的胆识和能力, 用青春、知识、智慧去开创一番事业, 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

  (一)通过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创业精神。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激社会的公正公平、激烈的竞争、和谐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培养学生为社会创造财富、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学生艰苦创业精神。

  (二)通过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励志的“励”是指激励、鼓励、勉励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3]创业决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这就需要创业者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励志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三)通过责任心教育,坚定学生创业精神。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发奋图强的基础,是发奋图强的干劲责任,是永不消失的精神。有责任心的人,敢于披荆斩棘,风雨无阻,勇于直面困难,不畏挫折。通过广泛关怀的责任心教育,可以坚定学生创业精神。

  四、高校创业孵化器建设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载体

  高校创业孵化器是一种类似企业孵化器的组织机构,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地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学生创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社会孵化未来的创业型人才和企业家。高校创业孵化器可以表现为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校外实践基地等模式[4],是实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加大高校科技园建设,为创业教育提供综合性教育基地。

  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高校科技创新要素与社会创新要素结合的平台,其任务是实现产学互动、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首先,依托大学科技园, 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开设创业案例教学等创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容易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其次,依托大学科技园,能提供创业教育的真实环境实践, 尤其是创业实践过程的训练是培养创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再次,依托大学科技园,能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一个组织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必须有其内在文化的支撑。大学创业教育效果最能得益于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因为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汇集地, 有利于培育一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闯敢干的风险意识、宽容的开放意识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精神。

  (二)建立高校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推动利用高科技成果进行创业。

  通过建立高校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可以转化、推广新的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很多专利、发明没有转化为科技成果,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指导和成果推广。通过这些机构,一可以将科研成果的专利权许可给企业,高校获取技术转让费,建立创业基金;二帮助高校的科研成果发明人,利用自己的成果自主创业;三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相结合,创立高新科技企业等。

  (三)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创业教育。

  积极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创业教育基地、青年创业基地、学士后流动站等创业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课外到基地企业中兼职,在职业实践中得到创业熏陶,并感染周围的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基地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它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自主创业的大胆尝试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载体;发挥创业教育基地的作用, 让一些学生进入基地企业实习,亲身体验和经历创业的真实过程,增强创业意识,提高适应未来创业实践的能力等。

  五、建立创业教育管理、服务和评价体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整体,要保证其运行良好,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体系做保障。

  (一)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应建立合适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学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中,并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建设。其次,应该建立以人为本、实行动态、开放的创业教育人才管理模式,充分意识到人是高校的主体创新的根源,强调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的高级人才选拔、培养和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培养创业教育人才队伍,激发创业人才的积极性,促进创业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再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创业教育运行规律的教学管理模式。等等。

  (二)高校必须加强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指导、科技园、创业基地、创业设施等服务体系建设,为顺利开展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建立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创业教育运行规律、教育内容等进行研究,实现创业教育“本校化”;建立创业指导中心、“青春创业办公室”等校院级组织,加强对创业教育具体指导组织工作;加强科技园、创业基地、创业设施等建设,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等等。

  (三)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规范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运用现代科学的评价观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对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做出判断,以及对学生创业方面的社会信度与效度做出评价。创业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行为, 肩负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求真务实地为人才市场输送创业型人才。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指向性、激励性、动态性、 操作性原则[5],包括核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软硬环境、教育效果等内容。

  创业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但在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在大部分高校甚至是空白。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探索创业教育正确的运行规律,实现和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2] 金台政.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探析.教育与职业.2005,(6).

  [3] 王贞志,马奇柯.如何对青年进行励志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8).

  [4] 肖灵机等.高校创业孵化器与创业精神教育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4).

  [5] 黄志纯,刘必千.关于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0)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与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64098058联系。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KAB公告更多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介绍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核心内容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详细>>

KAB培训课程介绍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该课程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适合高校各学科学生学习……详细>>

创业故事 更多

两位“海归闽商”的创业故事

得益于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刘德建在公司内部倡导……详细>>

青年创业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