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
“1234”总体思路
实现一个目标
尽快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创新两个路径
“民参军”机制创新
“军转民”开放创新
构建三个体系
军民融合“1 N”产业发展体系
军民融合“1 N”空间布局体系
军民融合“1 N”政策保障体系
推进四个融合
军民技术融合
军民产品融合
军民资本融合
军民人才融合
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壁垒 成都打通两个通道
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成都全面创新改革的一大重点。今年出台的“成都新十条”,对于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激发科技人员放心放手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探索在全国城市中属于首创。
西南交大在全国率先探索的“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科技成果管理模式改革,首次触及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已对50项科技成果确权,其中有12个项目实现了成功转化。
此外,“成都新十条”还明确了项目经费可支出劳务费、补贴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环高校院所等政策,其中规定,在蓉高校院所可从承担的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经费和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费中按需支取劳务费,作为项目组成员的劳务支出,对激发科研人员有重要作用。
成都还采取多举措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军民融合十条”即将出台。同时,成都已编制军民融合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1234”思路。积极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军民融合“1 N”产业体系,以及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军民融合“1 N”园区体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