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图
分享到:

“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心灵互通 携手创业

发布时间:2020-07-20 来源: 作者:王聪聪、谢宛霏

    “我初到中国时,正好赶上了互联网快速发展,在线购物实在太方便了,快递物流也非常迅速便捷。我那时候就想,能不能把电商模式带回去。”留学生毛思在近日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年度主题会议上说,他将目光锁定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上,中国的产品迭代升级非常快,在非洲很多都是热销货——“网红爆款”。

    毛思的梦想是成为“莫桑比克的马云”。他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初心是想结识更多的创业者,吸取鲜活的创业经验和教训。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不仅接触了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创业项目,还收获了与来自深圳的创业者李霞的合作。毛思观察到,与会的青年创业者保持着开放的心态,积极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寻找合作的机会与可能。

2019年12月20日,来京参加“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的各国代表,在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据悉,“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年度主题会议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承办,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的50多名创业青年代表参会。本次活动以“创业”为主题,旨在分享“一带一路”青年的创业故事与合作成果,推动沿线国家青年的创业交流与合作。

为志同道合的创业者搭建合作的平台

    毛思用流利的中文介绍,MozBuy是个电商平台,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到非洲拓展市场,同时改善非洲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非常幸运能来到中国,因为在我的国家创业政策没有中国这么完善,没有资金、人脉、机缘,创业是一个艰难的事情。而中国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学校不但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为大家提供理论支撑,还帮助创业者搭建平台、拓展人脉、整合资源,这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毛思说。

    当毛思激情地分享着自己的创业故事时,台下深圳市诚信诺科技创始人李霞发现了新的商机。“国内的通电率已经达到100%,但全世界70亿人口中依然还有12亿人生活在黑暗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电力供应依然长期紧缺,莫桑比克至少70%的农村都是没有电的,他们很需要我的太阳能灯。”李霞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国家的贫困人口提供一种清洁并买得起的照明能源,设计出了太阳能灯CandlesKiller。

    “MozBuy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如果CandlesKiller可以在该平台进行出售,将大幅度提升莫桑比克人民的照明幸福感。”会后李霞立刻找到毛思,表达自己的合作意向。没想到,这竟然与毛思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个人在现场交换了微信,并表示了将进一步洽谈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一把万能钥匙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青年带来了创业和发展机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引领创新潮头的创业青年。

2019年12月22日,“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年度主题会议上参会代表分享小组研讨成果。

    在丝路通创始人金贤俊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为创业者打开了一扇扇大门。他拒绝了直博机会,选择到离韩国最近的中国城市山东威海,做起了跨境的电商生意,将中国制造出口到日本、韩国。他的创业项目起名为丝路通,“就是想让中国的品牌唱响丝路,而不仅是作为世界工厂,因为品牌孕育价值,价值才能包含文化。”

    金贤俊认真地听着每一位创业者的故事,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这是“不同国家创业者彼此交流的机会”,因为交流中了解到的经验是“在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的”。其中,杭州弧米科技有限公司CEO邓亚辉分享的MyHomie项目被金贤俊在笔记本上圈出并打上了重点符号,他看好该项目的留学生资源,这些资源将帮助他的电商在海外开拓更大的市场。

    据了解,MyHomie项目是一个全球经营的跨境电商培育计划,在邓亚辉看来,外国留学生、海归人才具有了解中国、熟悉当地国的文化、政治、社会和语言等优势,是跨境电商的“丝路天使”。得知金贤俊有意向与自己合作,邓亚辉非常高兴,他表示,“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平台为来自不同地方的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在这里进行资源对接,交流迸发新的创业思路。

    “我们已经做了一个深度沟通,接下来的两周内还会探讨进一步合作的细节。”邓亚辉说,看上他项目留学生资源的还有正在从事研学旅行项目的林晓雨,他们也准备会后进行进一步沟通。他希望沟通不仅是在论坛期间,更应有常态的交流机制。

让机遇与经验互联互通

    来自尼日利亚的艾哈迈德为了解决非洲大陆的废料污染问题,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技术,成为西安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很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在这里可以找到解决之道”。他的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技术处理循环利用废食用油、废沥青混合物、废轮胎等,减少资源浪费,改善非洲的生态环境,减少因废料污染引起的疾病问题。

    在论坛上,他十分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创业青年都与非洲有什么交集,“许许多多人都将目光投放到非洲这片土地,实实在在地帮助了非洲,使中非关系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从事对非国际贸易的周丹,也是一名民间外交实践者,为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寻找更多的非洲项目。她与非洲结缘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洲布隆迪传统大鼓的一次邂逅,从此她就把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当作自己的工作方向。

    在与其他与会青年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周丹紧张又激动。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时代和机遇将非洲带到了她眼前,在与非洲朋友交谈时,她深切地感受到被需要的不仅是她这个个体,更是她背后的中国,非洲国家非常希望能得到与中国共同发展的机会。

    “我感谢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会用我自己的一腔闯劲发现更大的世界,用创业将自己与时代相连。”周丹说,最幸福的奋斗是将个人机遇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圆桌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KAB高级培训师刘帆从“什么是机遇、什么是挑战、怎样去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怎样去建立强化伙伴关系”四个方面为创业小伙伴们传道授业解惑。

    来自南非共和国的伊曼纽尔在参观了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中关村创业大街、wework公司后,感觉一下子开阔了视野,他感叹,“中国的创业环境真是太好了。青年故事会上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神奇。这次活动的意义并不是关于竞争或与他人比较,而是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来激励他人。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创业者分享的对创业的想法和对项目的付出和奉献,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希望,创业青年能善于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将改变世界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成为创业者、创新者,互惠共赢,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19年12月22日,“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年度主题会议举办圆桌讨论。

    据了解,主办方还举行了“一带一路”青年创业故事征集活动,邀请创业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中外创业青年参加,专家组通过对报名的创业故事的商业模式、创业初衷、解决的社会痛点、项目展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遴选出了“一带一路”青年创业故事20佳。这些创业故事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展现了青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活动和青春力量。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宛霏

广州大学 李莹颖 广东海洋大学 冯佩霞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梅天宇:让更多人爱上中文,爱上中国

 

    我叫梅天宇,在我国台湾省交流的时候与越南姑娘阿英相识,我们的缘分也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逐渐展开。随着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特色咖啡品牌不断涌进来。作为第二大出口国,越南咖啡以其独特的做法和口味在世界咖啡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越南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咖啡店,清晨傍晚,路边人手一杯咖啡,都是常见的景象。

    2016年的夏天,我辞去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创办了VsmoothCoffee。为保证良好的货源,我们先是带团队去越南发掘优秀的咖啡庄园,拿到高质量的咖啡生豆,并在国内进行烘焙加工,确保新鲜。

    最初担心消费者不适应,便选择了线上销售模式,同时在各种会展场合参加活动,为企业提供咖啡服务。随着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们开始筹备实体店,并开展越南旅游业务,带领对越南感兴趣的朋友走进这个美丽的国度,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与线上零售业务不同的是,实体店归于餐饮板块,每一步都是新的尝试与突破。干一行要懂一行,为做出超越客人期待的产品,我们参加了各类咖啡课程,师从2016年世界咖啡冠军吴则霖。

    随着越来越多伙伴的加入,我开始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培养团队等问题。基于Vsmooth在中国对越南文化的传播,渐渐地有许多国内企业家来咨询去越南开工厂、投资等事务。所以,去年我们在胡志明市成立分部,帮助国内企业在海外落地,提供市场调研、商务翻译等服务。

    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大,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投资设厂增加,会说中文的人才在市场上也越来越抢手,但市面上的补习班大多专业度不足,我想起母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与红豆集团合作在柬埔寨开办了教学服务。在咨询学校相关负责人后,我受到鼓励启发,决定在胡志明市开办中文培训班,从基础语言学习着手到中国文化的传递,让更多人爱上中文,爱上中国。

    创业路上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作者:梅天宇

 

南吉尔·多吉:青年企业家不应该只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南吉尔·多吉来自不丹,他介绍说,多山的地形妨碍了不丹的交通运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详细论证后,南吉尔·多吉创办了Bundle.bt——不丹最大的按需递送数字系统:它是一个共享物流资源的电子平台,任何驾车或乘坐交通工具的人都可以成为快递员。这一项目涉及三方,一是想要寄发东西的人,二是开车的人或乘公共汽车的行人,最后是快递寄放处。

    人们在平台上注册后,会将自己的行程计划提前两三天告知平台——“我们将会去这个地方”。平台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要运送的包裹,并确定费用,从中提成,“如果运送这个包裹的费用是10美元,那么运送者会获得7美元运费,剩下的3美元则是平台的收益。”

    今年11月,南吉尔·多吉带着自己的项目来到“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这并非南吉尔·多吉的第一次中国行。早在2012年,南吉尔·多吉在不丹完成高中学业后,便动身前往杭州的浙江科技学院(现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就读土木工程专业。因为这一段留学经历,他还特地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雷天胜”。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南吉尔·多吉明确了自己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南吉尔·多吉认为,阿里巴巴之所以能成功地运作,是因为商业的发展。但是如果物流系统不够优良,商业贸易就无法顺利进行。

    与中国不同,不丹使用应用程序的人并不多,仅有50%的来自首都的人会使用软件。Bundle.bt项目团队选择通过宣传来提升公众软件使用意识。此外,融资也是一大挑战。Bundle.bt还未获得较大的投资,所以南吉尔·多吉的团队在Facebook上进行了所有操作。

    即使存在挑战,Bundle.bt项目也成功实施并已有了初步成果。未来,南吉尔·多吉希望它能走出不丹,他将印度和孟加拉国视为重要市场,也希望能扩展到中国这片更大的市场。

    走向世界涉及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南吉尔·多吉认为,青年企业家应该到其他国家多看看,与当地企业家多交流,“而不是只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琢磨一切是如何运转的”。

 

努达奈·特拉坎苏普哈肯: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回乡去

 

    放弃了在大城市曼谷的发展机会,决定回乡创业的努达奈·特拉坎苏普哈肯,来自泰国清莱,是Hostbeehiv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这家公司创建于2015年,致力于传承传统农业技艺,推广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野生蜂蜜、咖啡、茶等),并提供民宿、特色采摘等服务,至今该项目已惠及泰国北部5省的7个村落。

    创业之初,“我向村民推广项目,他们不理解”,努达奈说,没有人理解一个在曼谷工作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回到小乡村。

    使人信服从不说空话开始。成功谈下第一个试点之后,努达奈不断沟通,鼓励老一辈的人将他们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教给年轻人,说服年轻人去接触、去了解、去学习,并用充满新意的方式推广产品,让寂寂无名的小山村逐渐“与时代接轨”,被周边城市熟知。

    信任的冰层慢慢解冻,老一辈和年轻一辈渐渐愿意参与他们的项目。不断有村落联系他们,想要学习和模仿他们的发展模式。“我们建立了一个群,方便大家随时联系。当大家遇到困难,我们可以进行线上指导。”努达奈展示着他的社交软件页面。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回乡去?”是努达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让乡村充满活力,让大家看见乡村发展的潜力,是他目前给出的答案。“我们与厨师、设计师、农场主合作,用合作推广的方式包装我们的产品,让‘回乡去’成为一种潮流。”去年,Hostbeehive与厨师、设计师合作推出了一本绿色食谱,以此促销农副产品。另外,他们还针对各个试点不同的发展状况推出服务体验项目,不少试点成了附近城区的“网红打卡点”。

    努达奈说:“我们不断地学习新技术,研究新产品。提高质量产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茁壮成长。”过去几年,受惠于“一带一路”倡议,Hostbeehive在双方政府的牵线下,与来自中国昆明的专家交流,互相分享区域发展的知识和经验,并积极借鉴中国农村扶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马搏:这个时代不缺少“强者”,缺少的是“志者”

 

    “几个学生连中国的事情都没搞明白,还要整到国外去?”“资金怎么回来?”“遇到风险怎么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级博士研究生马搏,在创业之初找资金时,被很多投资人当头浇来一盆盆冷水。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强者’,缺少的是‘志者’。”马搏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石油开发市场的大量数据分析,决定将目标瞄准石油储量丰富、竞争较少的非洲,结合7年专业学习的经历,到东非国家开办石油教育培训机构,为在非企业、援非机构和非洲技能需求者提供培训服务。

    投资人让马搏吃了一次又一次闭门羹。不过,他最后获得600万元亲友众筹资金。还有一位在南苏丹工作了13年但未曾谋面的投资人,在了解情况后一次性投资180万元。这帮助马搏和他的团队得以进行首个培训平台的建设。

    然而,就在建设初期,他们突然遭遇投资人撤资。当时若资金问题不解决,马搏和他的团队甚至会受到法律制裁。彻夜未眠的他经历了创业以来最难熬的一夜。最后通过多方斡旋,终于获得当地一位华人3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加上东拼西凑,公司危机得以暂时化解。

    目前这个位于乌干达的培训基地占地21亩,能同时容纳600人上课和200人住宿,获得了乌干达教育部、工业训练局、劳工部颁发的培训许可以及IWCF等6项国际资质。2018年,共培训2311人,帮助2228人实现就业,18人创业。一期学员Julius获乌干达首届技能大赛焊接组冠军、非洲技能大赛亚军,2019年还赴俄罗斯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荣誉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乌干达来说,这是首次,弥足珍贵。”Julius在一次采访中兴奋地说。

    马搏团队也得到了乌干达政府的认可,他们受到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的接见。当前乌干达政府已免除培训项目的一切税费、电费,并将在油城霍伊马区免费划拨土地给他们使用。

本组文章除署名外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聪聪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