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青清创 -- >> 创闻 -- >> 正文
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亟需“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7-01-06 09:13 来源:新华网 

    虽然九成以上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帮助,但认为帮助非常大的比例还不到20%,这说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化,真正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不久前,慕尼黑大学所做的2015全球创业报告显示,中国人创业意愿达85%,远远高于全球的55%以及亚洲的76%的水平。

    与该报告形成呼应的是,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我国首份《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显示,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导下,随着社会各方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高涨,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

    如此高的创业意愿,折射出当下我国创新创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但同时,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青年蓬勃高涨的创业热情,高校是否能够提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创业者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否让创业教育成为助力青年创业者创业成功最扎实、厚重的地基?

    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零散走向系统的过程,2017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亟待转型升级。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所说:经历了我国创新创业井喷式发展之后的2016年,新的一年,是需要我们回溯总结创新创业政策,思考创新创业方式,升级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年。

    近九成大学生有创业意愿

    根据创业动机的不同,创业活动被划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报告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由自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例为37%,追求“实现个人理想”,比例为20%,还有10%的大学生创业为了服务社会、创业报国。纯粹为了赚钱而进行创业的在校生相对较少,只占总体的16%。报告分析,这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大都属于“机会型创业”,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实现个人理想”“响应国家号召”和“创业报国”,而非因为生存压力所迫。

    报告所描绘的,正是当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图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下,不少高校大学生都自发成立了创新创业小组,围绕共同感兴趣的方向,开展创新创业尝试,不少学生团队还获得了挑战杯以及多个创新创业大赛的卓越成绩,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有了第一笔投资,还有一些学生团队已经组建了公司,朝着成熟的商业方向迈进。

    高校学生的创业成绩与高校已经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密不可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雷朝滋介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进双创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已有20个省以省政府名义,11个省以教育部门名义,制订并向社会公布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分省市高校普遍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一些地方和高校建设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各地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赛事已达百余项,通过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高校的共同努力,初步建设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机制和教育教学条件,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

    “总体来讲,国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已经为我国的创业教育生态贡献了巨大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毛基业认为,“基于平台型创业学院,整合相关资源成为实施双创教育的主要抓手和崭新模式;双创教育、科技产业园孵化联动的模式也给大学生提供了非常接近实践的体验;还有一些高校开发出专业纵深化,产教实训的模式,这都给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仅两成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解决了实际“痛点”

    尽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帮助,但报告显示,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自己帮助非常大的比例还不到20%,这说明高校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深化和专业化,真正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为落实文件而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状态,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很好的融合,与专业教育仍然是两张皮,一些高校对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引导还不够,教师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事不关己,学生普遍认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才会关心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准确认识到创新创业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意义和必要性,没有准确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除此以外,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雷朝滋谈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尽管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覆盖面和抓速程度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依然是短板,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式都需要突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进一步改革创新。”

    当然,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也依然是整个创新创业教育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高校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场地不足,对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性不强。创新创业工作也仍旧缺乏多样性,简单模仿的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创新创业工作实施的组织机制不明确,主体责任分工不合理。

    有学者谈到,“一些高校缺乏统筹设计,相关部门间没有实行很好的协同联动,不能有效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导致创新创业工作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精细化”。毛基业谈到,高校需要基于大学生创业者的个性化需求差异,采取更加精细化、针对性强的专业性扶持政策,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亟待从1.0版本向2.0版本升级

    如果说2015年到2016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完成了从零散走向系统的1.0版本,那么,2017年之后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迎来崭新的2.0版本时代。

    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好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创业与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创新3对关系。

    对此,雷朝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坚持创新创业的价值引领,养报国之心、育创业之才,着力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甘于奉献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延伸,要坚持创新、创业、创意三位一体,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意能力。此外,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实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指导和服务平衡发展,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应用的良好结合。”

    采访中,还有学者建议,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突击型的教育,要有系统设计,要让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实行弹性学制,从根本上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让老师们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少数老师的任务,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任务。而是深刻地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因此,高校的每一位老师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都肩负责任与使命,要形成自觉。”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教授认为。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案例教学,但遗憾的是,高校老师对于案例的掌握是有限的,也是零散的,如何将高校以外的案例及时、有效地整合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也是未来需要着力探索的方向。”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建议。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
科技园 更多>>
清华x-lab的服务定位是创意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
清控科创愿与您携手、创新、合作、互赢。
启迪之星众创空间,成功创业者的起点。
成为世界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为连接全球创新的超级孵化器平台。
创业学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