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青清创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APP下载

李锋:《看鉴》想做中国的Discovery

发布时间:2016-11-14 10:27 来源:中青在线 蒋肖斌

  李锋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管从哪个角度,第一眼看到李锋,都不会觉得他是一个互联网创业者:43岁的年纪,老款的黑色夹克,没有设计过的发型……

  同样的,第一眼看到李锋创办的中澜视讯,也不会觉得这是一家正处在风口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员工们不活跃,都在埋头剪视频;办公室装潢不另类,只有白墙和格子间。以风格轻松有趣著称的历史地理人文视频节目《看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接下来的采访更是不断颠覆我们对创业公司的刻板印象,“我做了17年电视纪录片,不想把这个本行丢了”“我们有一个编委会,每周讨论选题”“我不认可轻资产,花了投资的一半买带版权的纪录片”“我不希望野蛮生长,就想把视频内容做好”……

  在不断潮涌的以另类搏出位的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中,传统的《看鉴》反而成了更大的另类。“我有个梦想,想做中国的Discovery。”李锋说。

  “我想做中国的Discovery”

  “我41岁从央视出来,当时想,如果再不变,人生就没有变的机会了,这是我人生最后的创作期。互联网又很火,应该试试。”李锋说。

  《看鉴》主打3~5分钟的短视频,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相比娱乐和体育等,这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内容分类。李锋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自己做不了别的,从大学毕业就在央视科教频道工作,一直做历史地理人文类纪录片;二是他认为,互联网作为一个广泛的传播渠道,不应该都是娱乐搞笑,应该有探索的正能量存在。

  “中国的年轻人对祖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很匮乏。现在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星座,但不知道中国的星宿。这个事情不太美好。”李锋说这些时,像一个看着学生着急的老师。据他的员工透露,李锋虽然穿得不时髦,但一定很“整洁”,连脚上的鞋都总是一尘不染。李锋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教育他,无论打扮还是做人,都要一丝不苟。

  “移动终端适合碎片化知识的学习。美国人喜欢看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中国人更没耐心,喜欢看3分钟的。”就这样,《看鉴》诞生了:2015年10月14日,其微信公众号开始正式推送信息,截至今年10月18日,累积阅读量近780万,累积粉丝数约27.2万;2015年11月,同名App同步上线各大应用市场,目前下载量30万,日活跃用户2.5万。

  《看鉴》团队目前有60人,一半以上负责内容,已经做了近600个视频,每日更新1~2个,形成了24节气、紫禁之巅等系列产品。“轻松,不要低俗;娱乐,不要搞笑。”李锋的要求从短视频的题目上可窥一二——《古代后宫妃嫔工资揭秘》《法海和白素贞的秘密》《越王勾践剑千年不朽之谜》……

  李锋说:“做历史地理人文纪录片,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史实,这也是很多互联网的短板。历史可以戏说,但不能开玩笑。”为此,“死抠内容”的《看鉴》特别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还有来自耶鲁、UCL、港大、台大等世界名校的硕士生以上的志愿者。据统计,《看鉴》用户的整体文化水平也较高,“大专及以上”用户占比68%。

  现在,《看鉴》还有一个VR团队,主要做景区,一段5分钟,但要花一周时间拍摄。李锋说:“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在做内容。我们的优势在制作,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VR。比如拍山海关,就讲它为什么叫山海关,在那里发生过什么历史故事。”

  李锋打算在3年内把中国的景区拍完,拍500个。然后呢?做博物馆!李锋已经想好了。总之,都是些有历史、有文化的地儿。

  “现在已经过了做大众平台的时间,我们就做一个垂直领域的。”李锋强调,“我没有多大创新,就想好好地把内容做好,把历史讲好,像Discovery那样去探索中国。”

  一个有编委会的互联网公司

  在办公室,李锋喜欢把年轻的同事称为“兄弟”,颇有患难与共的感觉;平常聊天也不问业绩,而是更关心你的生活:你家住哪儿呀?平时在家做饭还是外边吃呀?处朋友了吗?员工不觉得他是领导,反而像多了个哥。

  很多互联网公司讲究企业文化,比如加班文化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李锋觉得挺没意思:“我从没要求加班,也不规定你要做多少事情,关键是你想做多少事情。论对工作的认真,传统媒体一点儿也不差。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新东西,不然怎么会有那么高的跳槽率?”

  也许是因为在传统媒体待了17年,李锋还在公司成立了一个“编委会”。“编委会每周开一次选题策划会,我也会参加。”李锋说,有人认为短视频就是把长视频剪短,其实两者的创作规律、剪辑方式、讲述方式都不一样,“我们用已有的资料来讲全新的故事”。

  李锋说,过去中国好的纪录片都是在体制内诞生,因为拍摄制作纪录片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惨淡回报是民营公司难以承受的。但一部拍摄了几年的精美纪录片,往往只在电视台播一轮就进入了库房,“这个事儿很亏”。公司一成立,李锋就摒弃了互联网公司“轻资产”的做法,用投资的一半购买了大量带有版权的中国纪录片,“相当于资料库”。

  《看鉴》运营总监翁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他提出了“工具历史”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历史是故事、情感,但不认为是‘有用’的东西。其实历史本身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伟大的工具,因为人类经历了繁荣、变迁、衰落,从中获取了很多经验和知识。”所以,《看鉴》在未来制作中,会有一部分短视频将历史中的情节和道理与现实强相关的技能结合。比如“沟通”系列,就在历史中寻找沟通的成功案例。

  粉丝文斌说:“《看鉴》是我在国内看过该领域最好的一个,每天用3~5分钟的时间给我补充历史知识,关键是每一个视频都很精致。我本身对历史知识不太感兴趣,觉得很枯燥,但关注了《看鉴》之后发现,其实历史很有趣。”

  《看鉴》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的80后,这在动辄90后天下的互联网公司中并不算很年轻。“年龄小就是优势吗?”李锋反问。

  有时候会觉得李锋很“传统”,固守着传统媒体的一些东西。他说:“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总想颠覆这个,颠覆那个,其实任何事情存在就有理由。互联网只是一个手段,很多传统行业积累下来的东西是不好颠覆的。比如报社等传统媒体,有一套严格的编辑审核流程,对内容的细致程度远远超过社会媒体。现在网上很多文章有错别字,甚至错别字连篇,何来认真细致?何来工匠精神?”

  “谁买量,我就开除谁”

  9月28日,因为一款刷量工具的短暂时效,不少以前阅读量保持10万+的微信公号纷纷裸奔,但《看鉴》对此毫无压力。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pp的用户自增长量很好,从来没花过一分钱推广费。”李锋说。一开始,有人找他谈“买人”“买量”,说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普遍生存方式——数据做得漂亮,就能吸引广告主和投资人。但李锋一一送客,“这是个短期行为,我是要做很长时间的。而且真实的数字有助于我作判断”。

  “在这里,谁买量,我就开除谁。”李锋对这事儿一点没留情面。

  2015年12月,《看鉴》上线今日头条,目前累计用户16万多,累计播放量1.07亿。2016年1月27日,华为视频App将《看鉴》纳为其一级子栏目,推出《探秘西游记》《三国探秘》《圆明园秘事》等专辑,单专辑平均播放10万以上。此外,在腾讯视频、百度视频、爱奇艺、优酷、搜狐视频等渠道,都获得了推荐和稳定增长的播放量。视频网站称其为“互联网最棒的历史短视频”。

  目前,《看鉴》的收入主要由“to B”方埋单,比如华为、海航。“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品质的认可,不然他们不会付费,只会谈合作。当然之后我们也会考虑广告、植入等。”李锋透露,今年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而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不仅有中国人,《看鉴》将于今年年底在海外全面铺开。

  李锋说:“很多互联网公司风生水起,我不着急。我们既然做内容,就把内容扎扎实实地做好,不要把自己的优势丢掉。互联网是传播手段,我们可以学习,但别人学我们的内容,就不太好学。”

  在整个采访中,李锋强调了10遍以上“我只想好好做内容”。这个不惑之年才创业的传统媒体人,在互联网中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
科技园 更多>>
清华x-lab的服务定位是创意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
清控科创愿与您携手、创新、合作、互赢。
启迪之星众创空间,成功创业者的起点。
成为世界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为连接全球创新的超级孵化器平台。
创业学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