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事业方兴未艾。
在国家的创业创新政策号召之下,不仅成千上万的新兴企业和个体创业者迅速崛起,包括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创业服务机构、政策、措施也如雨后春笋,给创业市场再添一把柴。
一间屋子一个工位成过去时创业服务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数字多功能厅、高端电影放映系统及专业调色设备一应俱全;剪辑车间、苹果电脑以及大型服务器等专业设备和正版软件是“标配”;比足球场还大的厂房式办公区,整齐的办公设备一字排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忙碌却不忙乱的脚步……这是记者在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湛山创意工厂看到的“办公生态”。
而当记者听了创意工厂负责人的介绍后才知道,吸引创业者来这里的更主要原因是创意工厂给他们打造的“创业生态”。
湛山创意工厂是以文化创意及动漫相关产业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基地协助企业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服务。他们也在“入口”环节对申请入驻企业严格审核,要求其运营良好,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实力,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以保证优良产业集群的形成。
“创业生态建设已经越来越被各种创业孵化基地所重视。产业集群不仅是抱团取暖,更重要的是在同一种创业生态环境中,企业和个人都能更快成长。”创意工厂相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来以众创空间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创业生态”建设也风生水起,甚至被写进了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双创”的文件中。
譬如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而这种不同空间的交错汇集,其实就是一种孕育初创企业的良好创业“生态建设”。
地方对“创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也在探索中。
浙江省在去年年底出台的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完善金融、管理、会计、审计等服务体系。要用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从给间房子、给个工位,免水电费这种创业服务最初级的形态,到“双创”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和实践,“创业生态”建设俨然已成为创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笔贷款几年贴息不够给力创业投资获得政策“大礼包”
被创业融资折磨得茶饭不思的姚菁这两天的心情被一则文件改变:9月20日,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创投国十条”——《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从10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推进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新要求。
《意见》提出,完善创业投资税收政策,按照税收中性、税收公平原则和税制改革方向与要求,统筹研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开展天使投资人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
“这对于初期创业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大利好,因为用税收政策鼓励和扶持,会吸引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对种子企业投资。”姚菁说。
除了缺少资金,姚菁更缺乏的是创业信心和清晰的企业发展方向,而投资方如果对她的项目有投资意向,都会给出非常好的发展意见建议。
在所有创业的客观条件中,资金始终是制约创业者的一个大瓶颈,尤其是对初创企业和正在经历上升期的创业公司来说,能拿到天使投资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对此,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曾表示,现在创业企业能获得的投资资金来源很广,但真正投在企业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还是非常少。
初创企业投资风险高,能够获得天使投资的机会和概率小。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引导鼓励更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
同样,在创业服务的资金支持中,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也不可或缺。
《意见》指出,要建立创业投资与政府项目对接机制。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开放项目(企业)资源,充分利用政府项目资源优势,搭建创业投资与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创业资本和项目之间的通道,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形成科技成果的转化。
《意见》还提出要挖掘农业领域创业投资潜力,依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改造提升第一产业。
“创业形态千百种,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应该获得国家同样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姚菁说。
一次失败不代表再无机会
兜底保障让“赶海人”无忧
创业是一项风险高、失败概率大的“冒险”实践,“下海”有可能成为收获颇丰的“赶海人”,也有可能一无所获。对于很多初次创业失败者,对他们进行创业兜底保障,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安徽省去年10月份出台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社会兜底保障机制,为返乡创业人员社保关系接续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确保其各项社保关系顺畅转移接入,引导返乡人员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返乡人员初始创业失败并以个人身份续缴社会保险费的,根据其创业纳税情况给予一定的社保费补贴;对生活陷入困境并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救助。
无独有偶,四川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在创业期间可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最长不超过6个月;探索农村低保对象在创业期间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办法。
地方城市的创业兜底政策则更为细化。
4月25日,太原市公布由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其中明确:创业失败人员可申请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补贴条件和标准为:创业失败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可参照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费补贴政策,按其本人社保缴费金额的2/3予以1年社保费补贴。
同时,为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政策,四川省还规定支持财政性资金设立的试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对于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面对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时代浪潮,创业服务必将更加完善、更加贴心。(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