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青清创 -- >> 创闻 -- >> 正文
APP下载

“乡创”为何突然就火了

发布时间:2016-08-30 06:30 来源:中青在线 白皓

    从2015年年初“乡创”一词开始见诸报端,到如今方兴未艾,去乡村创业,正成为当下一股新的热潮。

    8月2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举行的一场“美丽乡村创客大赛”上,70多支创客队伍报名参赛,主办方新蒲新区管委会为第一名项目落地准备了6万元奖金和9万元资金,同时承诺进入8强的团队均可获得创业项目基金扶持,地方政府配套满足创业者需要的一体化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山东、河北、四川等省份也正在举行不同主题的“乡创”大赛,各地提出的办赛宗旨都很明确:通过大赛发现好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为他们在本土乡村落地创业提供条件。

    “激活沉睡的乡土,近看是繁荣乡村经济奔小康,远看是带动一座城协同发展的原动力。”遵义新蒲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黛君说,这是地方政府愿意支持“乡创”的原因。

    到山里建个精致的民宿

    在台湾做了十余年县域综合规划研究的学者林德福发现,最近两年,大陆青年涌向乡村创业的趋势非常明显,自己也频繁受邀到全国各地分享台湾地区的乡村创业经验。

    林德福感受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产生了一个梦想:到山里建个精致的民宿,吸引志同道合的宾客,再开发一些特色农产品,让自己过上向往的田园生活。

    他分析说,这一方面说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更密切,另一方面显示出青年的价值观多元,乡村也可以像在城市那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80后的重庆姑娘杨柳就是带着这样的梦想辞了职,进入乡村创业。2014年年底,她和另外3个年轻的小伙伴开始了“乡创”之路,辞职前杨柳是一家五星级酒店高管,另外3人分别是金融师、设计师和旅游达人。

    他们给自己的创业团队取了个温馨的名字:幸福里。他们把自己的第一家精品民宿客栈选在一个苗寨的半山腰上,“推开窗户,就是大山、田园和小河”。

    “北上广的生活我都经历过了,当年觉得很牛的东西也不新鲜了,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城市生活,我觉得到了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的时候了。”杨柳说。

    坐在咖啡馆里和朋友聊天,杨柳发现,朋友们大都有同样的困惑,大家也共同相信,乡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把新理念引入乡村,挖掘出更多的乡土价值”。

    在苗寨里一栋破旧的吊脚楼里,杨柳和主人协商好改造、装饰方案,大家一起动手除去老木屋里积了多年的灰尘,隔出卫生间,装上卫浴设施,房间里装饰出温馨的效果,再把星级酒店使用的床垫搬进屋,客人躺在舒适的床上就能看见寨子里的万家灯火。

    原本的露台被改造成了公共空间,来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可以倚着苗家的“美人靠”读书,或者拼两张小长桌一起煮火锅。“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人喜欢得不得了,很多人会来了再来,这种感觉特别好!”杨柳说,辞职后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

    这将是未来社会认同的“生活美学”

    从中国香港、斯坦福到福建省的培田古村,26岁的车明阳在学了4年金融,闯荡了3年“江湖”之后,开始扎根这个闽西山区的村子进行“乡创”。在她的理想中,自己要和村民一起挖掘传统农耕生活中不一样的商业价值。

    她和杨柳有着相似的疑问:习惯了考试争第一、做课题争第一、工作成绩争第一……未来的人生预期就是升职、加薪,像机器一样使劲儿转着,“这就是我可预见的人生吗?”

    走进培田村,她和创业团队在村口的吴亚春、曹林凤夫妇家做了个初级的实验:把老屋改造、装饰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民宿,女主人压在衣柜里多年的剪纸作品翻出来,裱在相框里挂在墙上,请女主人把自己的头像变成剪纸作品,成了可供宾客体验的项目。

    当年的国庆黄金周,两夫妇的民宿房费从过去的每晚50元涨到了120元,天天爆满。品尝特色美食、自己动手做手工、跟着男主人下地干农活儿都成了这家夫妻店里的经营项目。游客感叹找到了很多年前的农忙快乐,农户的收入也大幅上升。“突然发现好像农家的所有东西都是宝贝。”吴亚春说。

    车明阳认为,自己在村里找到了心中答案,乡土的新力量在于,这将是未来社会认同的“生活美学”,需要有人挖掘好乡村的传统文化,再带着更多的人来农村寻找心灵的回归,最终实现更深的乡土价值。

    乡创联盟秘书长、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旭认为,“乡创”带给乡村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生长力量,“这是农村重新焕发活力的内生力量”。

    王旭所在的团队曾经在四川省宝兴县雪山村进行了一次尝试,2013年,这个村子在芦山里氏7.0级地震中受到重创,王旭和同事们发起了一项行动,邀请全球的设计师为这个村子的震后重建提供方案。

    “一下子收到了几百份方案,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智慧太惊人了!”王旭说,集合大家的智慧,设计师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开始一场打造“文旅有机农业”的“乡创”实验。

    王旭发现,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人们对雪山村的物理改变产生了化学变化:有人会把废弃的露台改造成拉小提琴的地方,村里的年轻人争相围观学习;过去在田间地头疯跑的孩子迷上了航空模型,立志考上飞行学院;家家户户按照自己的特色修缮民宿,每晚三四百元的住宿费让游客感觉物有所值,许多过去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不再离家,村里有些思想和见识的年轻人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参与这场公益“乡创”的设计师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力量的积蓄不是一朝一夕,我们相信这条‘乡创’之路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王旭说。

    林黛君认为,政府需要给这种乡土的“蓄势”提供空间,包括对乡创者更多的支持,让这把“乡创火”成为点燃乡村特色发展的力量。

    乡创有一些“跑偏”的苗头

    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乡创”实践背后,林德福发现了一些“跑偏”的苗头。

    他曾经到沿海地区一个整体开发的特色村镇考察,巨额的投入和先进的设计理念让小镇非常古朴优美,住宿条件也很好,“但我把它称为‘文化大舞台’”。

    修鞋的老鞋匠被迁了出去,每天穿着大围裙按时上下班向游客表演修鞋;外来商贩在店门口拉着很多景区都能看见的麦芽糖,说是当地特产;民宿的原住民主人都不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民宿都是标准化的酒店……林德福举了一连串例子,他认为,这只能算得上非常好的“文化舞台”案例,缺少了村民生活的村子谈不上真正的文化保留。

    杨柳也有同样感受,现在她的民宿发展到国内很多村寨和东南亚,每到一处,她都会请房屋原来的主人和自己一起发展,同时努力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

    “‘乡创’绝不是建个民宿卖两间房那么简单,必须要挖掘乡土的力量才能持续生长。”杨柳说,在苗寨里,很多客人会被自己的“苗绣坊”吸引,把当地苗族妇女团结起来,让客人能亲眼见到家家户户每天怎么绣苗绣,还能亲手绣上一块,是极好的体验,既带动了村民增收,又能让自己的经营更具特色。

    杨柳还把苗寨村民酿的米酒做好包装,送给会员品尝,家家户户酿出来的米酒口感不一、度数不一。杨柳认为,这恰恰是吸引人的特点,现在每年能卖出几千瓶苗家自酿的米酒。“这都是村民们给世界的馈赠。”杨柳说。

    未来,杨柳还打算将收割稻谷、稻田捕鱼、特色种植纳入自己的乡创开发项目,让客人在休闲时光里跟着村民一起亲近自然,进行更多元化的农事体验。

    王旭认为,热潮之下,乡创者一定要带着一颗冷静的公益心,才可能融入乡村,和村民一起朝着“分享经济”的路子走下去,才能有持续成长的活力,“别一上来就想着快速融资增值上市”。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
科技园 更多>>
清华x-lab的服务定位是创意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
清控科创愿与您携手、创新、合作、互赢。
启迪之星众创空间,成功创业者的起点。
成为世界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为连接全球创新的超级孵化器平台。
创业学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