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智慧点亮人生
大荔县十位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2010-06-22

  ■6 史婉锋,29岁,大荔县许庄镇人。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2008年10月始,任大荔县段家乡北连村任村主任助理。

  在大学生村官中,史婉锋的年纪长、社会经验丰富。为创业,他做足了功课。2009年决定创业后,他先做了一番市场调查,直到9月份,才选定投资蛋鸭养殖。 

  “养蛋鸭,我看中的是它成本少、周期短、技术简单易学,而且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很把稳。” 史婉锋为减少风险,与有养鸭经验的村民魏江力合伙经营,每人出资4万元。他们借来附近村的气象站旧址做养殖场,约800㎡,选择的品种是产蛋量高、生病少的金定麻鸭,第一次饲养了1500只。 

  搞养殖,对史婉锋来说算是头一遭,更何况养的是北方人很少见到的蛋鸭。为了养好蛋鸭,他买来《蛋鸭养殖100问》、《蛋鸭技术大全》等书籍,一切从零开始,有空就钻进书堆里看,边看边实践。为了潜心学习,他还拜村里的蛋鸭专业户冯宝新为师。给大学生当老师,而且还是芝麻官,冯新宝也是头一遭,脸上光彩,传艺也就格外用心。从厂房光照、室内温度、防疫到配制饲料、产后销售,学生遇到的问题,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发展产行,销售是个大事。史婉锋为村里引进了一个松花蛋加工厂,师傅冯宝新作为第一投资人,拿出300万元,计划月生产松花蛋2.5万公斤。现在,加工厂已经投入生产,主要销往四川、湖北、北京等地。加工厂就在北连村,投产后,不但解决村里鸭蛋销售问题,还吸收了10几个村民来打工。

  到了11月份,长了4个月的麻鸭开始产蛋,还没有卖钱,却遇上不少麻烦。先是大雪压顶,后是倒春寒,气温变化使得鸭子产蛋率波动频繁产蛋率下降到70%。玉米等粗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从每公斤1.2元涨到1.8元,养殖成本骤增,周转资金不灵。度过了那段忐忑不安的日子,史婉锋的经验也充实了。

  今年4月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鸭子产蛋率也随之增加并逐渐稳定下来,现在日产90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8.6元。按此计算,到6月底,史婉锋就能收回成本了。

  现在,村里有了加工厂,史婉锋想将规模扩大到2000只,但面临着新问题。手上资金少,无息、贴息贷款没有申请到,他只能低息贷款1万元,用妻子的工资卡做了抵押。再一个是销售渠道不稳定。鸭蛋卖给加工厂,价格过低;卖鲜蛋,由村里两个代办人来收购,价钱是人家说了算,很被动。为了拓宽新渠道,史婉锋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