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智慧点亮人生
大荔县十位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2010-06-22

  大荔县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78人,其中男28人,女50人;本科学历57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6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43人,村委会主任助理29人。他们分布在全县26个乡镇78个村,自主创办和带动群众创业共15个。在瓜果飘香的盛夏,本报记者将带您走进农业大县大荔,共同体验大学生村官活跃起来的农村天空。

  ■1 马利超,26岁,大荔县步昌乡人。商洛学院09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两个月,赴大荔县朝邑镇广济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端午节前,马利超培育的两亩韭菜苗,刚长起来。这些娇嫩的小苗儿,长到6月底,就可以移栽到55亩大田里。如果一切按照预期进行,到明年元旦,55亩韭菜,将完成马利超在农村发展的原始积累。

  马利超脑子活,去年他种了3亩辣椒,5个月净赚1万元。村民一看效益不错,就跟着种,现在村里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30亩。“这些韭菜是我的试验田。我们搞创业,我们也是大荔县的试验田。”为培养马利超这一批“试验田”,县上可是花费了一番心思,不但组织了各类农技培训、出台了鼓励政策,还给他们开了小灶。去年5月,为帮助他考察创业项目,朝邑镇政府出资,专门组织他和他的4个合伙人去山东寿光的菜博会上找灵感。

  菜博会的盛况让马利超大开眼界,尤其是万亩良田种植的韭菜,让他动了心。他仔细了解后,得知这种壮实、漂亮的韭菜有个好听的名字--独根红,长势好,品相佳,叶子能长60公分长,60根就能称1公斤。心一横,马利超就决定种韭菜了。“我花了8500元,买了85斤韭菜籽,这要是一般的种子,每斤10元我都不要。”  

  虽说看着是个赚钱的项目,但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么大个事情,他知道自己经验不足。于是,镇上支持他的5位干部,也加入到种韭菜的行列里。6个人共同出资,在村里承包了50亩耕地,作为创业的第一板块。

  今年5月中旬,两亩韭菜籽下播。这些胖娃娃似的小苗儿,又吸引了一位镇干部加入,承包地也扩大到55亩。最近,附近不少村民也来打听入股的事情,但因为育苗数量有限,不能再吸纳新成员了。

  大学生下基层,况且还是新人,手里没多少积蓄,要创业,资金是一大难题。马利超的新品韭菜,从买菜籽、有机肥、防寒被,到搭拱棚、修防风墙,每亩投资5000元。他入股的10亩地,就是5万元。不过他算幸运,前期投资,家人支持了2万元,镇领导帮忙争取了2万元小额无息贷款,自己凑了1万元。

  搞规模种植,土地就要集中连片。50多亩地连片种韭菜,就得建防风墙,村民怕防风墙影响了周围作物的生长,刚开始怎么也不愿意把地租给马利超。后来,村主任张森林出面协调了好几次,他们才以240元/亩的价钱租来土地,期限为3年。这价钱,比当地土地流转的价钱高出110元。

  “物以稀为贵,要买上价,还是要打时间差。”马利超选择5月下种,是要和时令韭菜错开上市时段。一般韭菜六七月卖,每公斤2元左右,便宜时不足1元。马利超的“独根红”却是要享受温室待遇的,因为它的生长期由秋季持续到严冬。明年元旦、春节期间,第一茬韭菜将进入市场,每25天产一茬,一年可产14茬。一次投资,可收割6年。

  韭菜还在育苗阶段,马利超就找好了销售渠道。西安胡家庙菜市场的几个商贩看好他的韭菜,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一个韭菜种植大户也答应代销。这位村民去年种了4分“独根红”韭菜,赚了8000元。这样算来,每亩地就能收入2万元,刨去投资,可赚1.5万元。如此看来,55亩地,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马利超干活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