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青年案例(新)
分享到:

招聘会面临信任危机

发布时间:2006-12-14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梁国胜 实习生 褚凰羽
    

    11月29日清晨,北京风力三级。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小刘7时起床,准备参加位于农展馆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9时40分抵达农展馆时,农展馆门前已排起长龙。直至13时出馆,小刘一共投出20多份简历。饿得发慌的她在门口买了一个烤红薯大口嚼了起来。

    又逢求职高峰期,每日像小刘这样付出巨大时间成本往返于各个招聘会的毕业生不计其数。来自某知名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陈森告诉记者,找工作的心情就一个字:“烦”。“参加招聘会成本太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他说,但是还坚信招聘会中存在着一定的应聘成功机会。

    然而有调查显示,招聘会——这一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人才流动的主要渠道,应聘者对它的满意度正在降低。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展开的一个针对招聘会的调查显示,受访应聘者中65%的人对招聘会的效果表示不满意,3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只有2%的人认为满意。许多毕业生表示,通过招聘会得到回复和面试机会的人越来越少,从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往招聘会跑,工作却越来越难找”的局面。

    对于刚刚经历的那场招聘会,小刘明显感到失望,“人太多,根本不能和招聘单位有很好的交流,只能像打仗一样冲进去把简历一投再挤出来”。她也亲眼看到,许多用人单位边收简历,边在快速筛选,“许多精心制作的简历,转眼就被丢进了垃圾桶,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不知道”。

    不久前河南郑州那场不是战场胜似战场的招聘会,由于人流过大而导致玻璃门破碎、电梯变形的惊人场面,使媒体哗然。“人山人海的场面已不足为奇,真的是在‘抢饭碗’。”小刘感慨。

    显然,招聘会上求职者远远多于招聘岗位的现实,使得能够获得招聘方面试机会的“幸运者”寥寥无几,这使求职者对于招聘会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期望也越来越少。

    招聘会现状引发信任危机

    除了供求比例的原因,招聘会本身的一些现状也使得求职者对于招聘会越来越冷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招聘会正面临着信任危机的挑战。

    在一家外企做会计的林宁,谈起对某些招聘会的亲身经历时仍有些愤慨。许多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会,打着“大型”、“综合”的旗号,号称来了几百家企业,提供上万个岗位。买了价钱很高的票进去时才发现,参会的企业不到一半,招聘条件要么高得吓人没人能去,要么招的是勤杂工、操作工等并不适合本科毕业生的岗位。“也许是因为毕业学生找工作心切,一些商家便利用这种心理布下陷阱,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上当受骗很正常。”她说。

    “还有一些招聘会,站在企业展台前的人对于企业的情况和业务根本不懂,只是代收简历。”一位往届毕业生告诉记者,“这也让我们感觉有些上当。”

    无数简历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明明说有百多家企业参加的招聘会,进场才发现实际只来了几十家;招聘会广告不切实际地吹嘘;招聘会门票价钱见涨,提供的岗位却缩水……这是众多奔走于各个招聘会的应聘者经常遇到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问及“现在的招聘会是否商业味道太重”时,71%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过多的商业操作,已经严重透支了招聘会的商业诚信,使得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对于招聘会产生怨言。

    专业细分是发展方向

    针对招聘会的这一现状,尤其是一些大规模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专业细分才是发展方向。

    学生们的选择似乎也在印证这一说法。来自北京一所外语院校的李婷,参加完一次大规模的招聘会后对招聘会现场之乱心有余悸,表示再也不会去这种标榜“大型”的招聘会了,觉得“专场和校园招聘会还是找工作的好途径”。

    很多学生认为小型的专场招聘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企业和求职的学生都有好处。“大型招聘会去的人多,有时连简历都投不出去,不但浪费时间,成功的几率也很低”。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觉得,相比于那些没有针对性的大型招聘会,学校里提供的就业信息更为实用。

    “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因为缺乏经验而被许多企业拒之门外,但是来到校园招聘的企业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学生选择的机会也会更多。”明年毕业的小陈告诉记者。据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介绍,校园招聘会一般都会依据本校毕业生的专业、人数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严格验证用人单位的资质,避免一些招聘陷阱,维护学生的利益。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超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同学的工作都是在学校里找到的。用人单位直接来学校进行招聘,进行一对一的面试,反馈都很快。“这比自己出去大海捞针式地找工作方便快捷多了,心理压力也没那么大。每年12月,大家工作就都找得差不多了。”他说。

    网络招聘如何前行

    利用传统招聘会找工作的同时,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更乐于尝试网上求职。“网上求职信息量大、效率高,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一位广告专业的学生说,“这样就不用花心思制作昂贵的简历,同时也免受奔波之苦。”

    已创办6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就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建的一家全国性毕业就业信息专用网站,正如教育部官员所说的:“这里面可以看到最权威、最可靠、最实用、最有效的信息。”

    自非典以后,网络求职已经成为招聘求职的一大重要手段。近日出炉的“2006年中国网络求职者需求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国网络招聘用户规模预计达到173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00万人,增长幅度高达53%。

    网络招聘支持率虽高,但仍抱怨声不断,原因是网上求职和招聘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毕业生对网上简历“扎堆”现象表示担忧,“每人都会在网上投几十甚至上百个简历,企业如何甄别?回复的几率很低。”北京交通大学的李明说,“还有很多企业拒绝电话联系。”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在开就业咨询会时也明确指出,网上招聘虽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但是确实也存在着诸多陷阱,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建议大学生找工作应该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渠道,不应该图方便只从网上获取信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招聘求职的发展趋势,有两点是不容置疑的。第一点是主流地位不会改变,只会越来越火;第二点是借助其他渠道更加完善网络招聘求职。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坦言:“推出网上就业市场,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版权所有: 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地址: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100702  联系我们

© 2012-2020 www.kab.org.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