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
2005-06-22
来源: 蓝海林


 

 

(德)谢尔曼・西蒙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小企业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够“大”起来,但是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几乎所有的困难都是来自于他们是“中小企业”,包括资金少、人才少、规模小和管理水平低。《隐型冠军》的作者运用国外企业管理,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西方主要国家杰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成长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帮助和指导中小企业家与管理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远景或者目标――――成为“隐形冠军”。其要点是: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首先取决于中小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心理上的准备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希望通过持续地努力而发展成为所处的行业和市场上最具领导地位的企业,这就是本书所说的“冠军”的涵义。

  ―――在资源、人才、规模和管理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获得领导地位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集中全部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在“小产品上做大文章”。那些谋求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冠军”的企业非常注意限制企业的业务范围,力图在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业务上形成自己绝对的竞争优势。由于这些企业事实上所选择的产品一般是大企业不那么重视的中间产品或者配套业务,不需要或者说一般也没有过分渲染自己,所以即使他们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中成为了世界冠军,也鲜为人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西蒙将这些中小企业称为“隐形冠军”。

  ――――成功中小企业在产品范围上主要选择集中、集中和再集中的战略,那么为了有效地回避过分专业化的风险和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小企业则必须把自己单一的产品销售到尽可能广泛的市场范围――――全球化市场。正因为这样,作者认为成功的中小企业必须学会拒绝产品上的不相关的多元化,同时,必须对市场多元化或者全球化充满“野心”和信心。

  为了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隐形冠军非常关注提高自己在技术与市场两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中小企业固然存在着资源方面的劣势,但是它们在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以及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着更加重要的优势。正是因为在创新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在满足顾客的需求(尤其是特殊或者新的需求)方面击败那些官僚主义盛行的大型企业,从而成为行业或者市场上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

  推动和领导独特竞争力建立的过程中,隐形冠军的管理者――――所有者往往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与上述决策有关的判断能力、风险意识和创业精神,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包括价值导向、团队精神、行为规范等。也许这是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一旦他被一个杰出企业家所创立或者领导,那么这个企业在决策、创新、整合和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无不显现出这个企业家个性的魅力。

 

  原载《经济日报》转自经济日报网站(C-02) 

【责任编辑:赵金良】
分享到: